本帖最后由 sheep 于 2016-6-17 08:19 编辑
2010年2月,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惠城区划出经济强镇,工业产值从1558亿元骤降至380亿元,降幅达七成。
如今,39.86平方公里的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内,已入驻企业和项目近300宗,总产值达245亿元,已成为惠城区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 根据《惠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草案)》,惠城区接下来要改变中心区功能过度集聚的状况,适当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中心城区边缘地区适度发展都市型工业。
作为惠州市中心城区,“二次创业”后的惠城区该如何再出发?毗邻惠州的深圳在发展上或许有着启示性意义。
2011年,福田区辖区内年纳税额超过1亿的“亿元楼”就有63幢之多,合计缴纳税收占到福田全区税收总额的62.5%。至2014年,福田聚集深圳市一半以上的总部企业、60%分行以上的银行机构、79%的保险公司、89%的证券公司、94%的基金公司、100%的期货公司。“楼宇经济”已经成为福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目前,惠城区范围内,75栋商业楼宇也正对标深圳福田,从传统的“平铺的园区”到楼宇经济这一“立起来的园区”,惠城园区经济发展正在开启新征程。
区划之变 产值“减计”,刺激园区建设“1+4” 在惠大高速穿惠城区三栋镇而过之处,一条道路隔开两个工业园区:一边是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一边是隶属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一路之隔的两个工业园区,在用地指标、规划调整、人财物供给等方面却都存在着政策差别。
2010年的区划调整,让惠城人记忆犹新。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原属惠城区的工业重镇(街)的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包括仲恺高新区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留学人才发展基地等四园五镇(街)划归仲恺其下,仲恺高新区宣布成立,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失去经济强镇、工业产业支撑的惠城区,工业产值面临断崖式下降。
一组数据或许最能说明这一次区划调整给惠城区工业带来的“重创”。资料显示,惠城区的工业企业从2008年末的2452个降为区划调整后的1288个,工业总产值1513.73亿元降为385.44亿元,户均年产值下降51.5%,遭遇腰斩。三个产业比重也在区划调整后发生了剧变,工业所占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
区划调整导致的工业产值“减计”,极大“刺激”了惠城区工业园区的建设,2012年,惠城区在此前三栋数码园的基础上,结合4个镇(街)分园组建成立高新科技产业园,园区实行一园多区“1+4”发展模式,即三栋中心园、小金口分园、水口分园、汝湖分园、马安分园,园区总规划面积39.86平方公里。
“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的正是惠城区工业发展以镇(街)为主转变为以园区为主”,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刘双源说,这里将成为惠城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城市发展的样板区以及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园区之变 服务提效,签约到投产只用半年 走进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一期),笔直宽敞的沥青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到了夜间,LED路灯亮起,整个园区灯火通明。
“厂门前这条沥青路原本是水泥路,噪音大、路况也不好,还有建停车场的问题,也是在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说起园区的基础设施服务,新天伦服装配料(惠州)有限公司负责人潘瑞燕挑起了大拇指。
虽然2006年起建设园区的筹划工作就已经提上议程,但直到2012年组建成立高新科技产业园时,园区建设才迎来大发展。2014年8月起,园区又启动提升工程,三栋中心园(一期)累计投入4000万—5000万元用于提升园区面貌,地面以上主要是铺沥青路面和绿化,地面以下部分完成污水接驳,目前这一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已完成施工。三栋中心园(二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已投入6000万元,截至目前土方平整、开挖已完成工程量50%,今年下半年将启动道路设施建设,投入约7000万元。
“园区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一手抓项目推进”,刘双源介绍,去年三栋中心园推动了晓星金融设备、格林二期、富士源二期20多宗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或动工建设,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
“我们在中国共有约160亿元投资,有20余家工厂的投资经验,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的政务服务令人惊叹”,晓星金融设备(惠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璋根说,从项目签约到最终投产,除掉厂房装修时间,实际花费时间仅6个月,而在其他多个城市,仅上述过程中的办证环节,耗时就可能达到6个月。
在2014年4月投产后,吉康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在当年就产值达到3.8亿元。“生产线不能断电,园区管委会在这方面给予了保障”,该公司负责人李树奎对园区服务点赞。
按照一区多园“1+4”发展模式,所有投入资金由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统筹,招商选资由惠城区招商办把关。2015年,马安分园投入1亿元盘活800亩土地,进驻9家企业;水口分园投入7000余万元盘整400亩土地,进驻4家企业,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招投标阶段。至2015年底,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已入驻企业和项目近300宗,全年总产值达245亿元。
产业之变 从电子工业独大到多产业协同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惠城区区划调整前,规模以上电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模经济总量的77.3%,以压倒性优势成为原惠城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区划调整后,新惠城区规模电子工业所占比例迅速降为34.9%,“一业独大”的格局彻底改变,向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转变。
“1+4”的园区模式正顺应了这种多产业格局的发展方向。例如三栋中心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小金口分园打造电子专用设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水口分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马安分园将打造成智慧生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汝湖分园重点发展汽车配件等主导产业。
坐落在三栋中心园的晓星金融设备(惠州)有限公司正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其所属的晓星集团是韩国20大企业集团之一,金融自动化设备产业排名全球第四,是惠城区招商选资引进的重点项目。
“将本人身份证插入机器进行扫描,在机器上填写个人信息,通过远程监控视频核实本人与身份证照片是否一致,再输入指纹让后台公安系统进行检验,最后输入密码,完成办证操作”,晓星金融设备(惠州)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董刚向记者演示的最新金融设备“可视柜台”已在惠州投产,这个专为一站式及个性化金融服务量身定做的综合智能柜员机目前产品已在香港恒生银行投入使用。
吉康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则是三栋中心园电子信息业的代表:拥有超过38000平方米GMP生产车间、1100条国际标准生产线,其电子烟雾化装置和电子烟结构方案已获超过2000项国内外专利,李树奎表示,未来公司满负荷运转年生产值将达7亿元。
目前,三栋中心园入驻的128家企业中,属装备制造业类别的近40家,属电子信息类别的近60家,两项相加的企业数占所有入园企业的80%以上。刘双源透露,根据《惠城区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三栋中心园还将大力吸引商务办公、仓储物流、餐饮酒店、新型工商业地产、金融以及文化创意、体育娱乐等项目入园,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造成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南部高新科技新城。
园区之难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停留在1.0阶段 多产业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愈加紧迫的用地需求。
在2015年项目建设推进中,南粤汽车、德泰电子等仍处于加快动工前期准备工作。“高新园各项目建设基本都涉及征地拆迁、土地清场、坟墓搬迁等问题,工作难度大,耗时较长,影响了项目落地及建设进程”,刘双源说,三栋中心园(二期)扩园征收土地涉及三栋镇莲塘、坝山口两村8个村小组和永湖元岭1个村小组,除了大量协商工作外,征地过程中不乏公证征拆、强制征拆等程序,还有位于惠南大道边、二次拆迁的房屋,因拆迁成本较大,仍在研究具体拆迁方案。
在2015年推动的9宗项目用地挂牌工作方面,有5宗推动相对滞后,包括华隆文具项目、聚泰项目等,均在用地、规划编制等方面走流程当中。刘双源表示,惠城区作为惠州市中心城区,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及建设用地指标约束的影响较大。
再从园区全览图上看,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三栋中心园一、二期被潮莞高速一分为二,无法连成一片,“园区规划地上还有不少山,有的要铲平,有的要建涵洞打通交通”,刘双源说,无论是三栋中心园还是各分园,存量土地大多存在分散的情况,导致园区无法大规模连片对土地进行整理开发,园区的发展规模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为积极承接‘对标深圳’后由深圳溢出的项目,三栋中心园(二期)盘整近400亩土地、新增400亩土地”,刘双源说。
此外,除三栋中心园(一期)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升级外,其他各分园发展则刚刚起步“一些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园区内路网、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刘双源说,目前,园区首轮融资资金已基本投入使用完毕,接下来"1+4"园区仍需继续加大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因此,启动新一轮的融资工作也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