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该议案结案。 记者了解到,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议案办理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6.09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事业建设。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间,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站1044间。 办理成效 8家县级医院纳入省升级建设目录 “议案办理工作如期完成任务。”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冉在作初审报告时指出,通过议案的办理,我市基层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待遇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对进一步促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蓉在作结案报告时说,我市着力抓好硬件建设,做强县级,通过县级医院升级建设,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共有8家县级医院纳入省升级建设目录。在省升级建设2家中心卫生院基础上,我市将6家乡镇卫生院升级为县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我市解决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平衡的重要举措。同时,为了激活镇级,我市设立基层卫生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医疗设备。在稳定村级方面,推进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 在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改革探索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三年来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补充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100多名。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疫情防控重点,着力提升基层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并已投入使用。组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采样、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等专项培训学习,有效提升基层服务应急和防控能力。 记者了解到,我市大病保险制度(特殊人群)实现全覆盖。建立大病二次补偿和困难人员医疗救助,构筑具有惠州特色的医疗救助体系,强化兜底保障,困难人员按政策就医实现“零负担”,无需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等待审批、无需垫付资金,享受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零跑腿”。2020年,全市资助困难人员参保人数达8.33万人,资助参保资金达2374.08万元;全市医疗救助28.06万人次,救助金额达8262.59万元。 计划 重点引进全科、产科、儿科等基层紧缺专业人才 徐蓉坦言,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市将继续夯实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新台阶。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始终保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配齐配足卫生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财力推进县(区)高水平医院、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方面,我市将重点引进全科、产科、儿科等基层紧缺专业人才。鼓励各县(区)实施“县招县管镇用”人才管理模式。实施全科医生倍增计划,大力开展全科助理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等项目。 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根据当地疾病谱和自身条件,打造一批中心卫生院基层特色专科,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任度,让老百姓就近享受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镇、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领导,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整合城乡社区工作力量,定期协商解决村(居)民健康需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其它问题,完成各项卫生健康工作。 建议 继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议案实施完结,并不意味着议案内容所涉及的工作也随之终结,要继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同时,要继续保障“财政供给”,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要继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用于确保我市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工作涉及卫健、财政、编办、人社等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主动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取得新的成绩,共同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上新台阶。要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完善的医联体模板,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人才池”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和统筹管理。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罗雪雁,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